名师大讲堂|英国切斯特大学大卫·麦格拉维教授到我校开展讲座《英国设计的演变之路:从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全球视野)》
大卫·麦格拉维教授
Professor David McGravie
英国切斯特大学国际事务常务副校长,英国切斯特大学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执行院长,英国高等教育学院(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院士。
在英国创意艺术行业内拥有高声誉,专业观点受同行及机构广泛认可。因影响力突出,常获各类组织邀请参与重要事务,曾任英国高等教育艺术与设计委员会主席,首次任期便主导战略性变革,在多场会议中明确变革需求,建立战略对齐,为变革提供支持,进一步促进英国创意艺术教育价值有效提升。
10月13日下午,英国切斯特大学国际事务常务副校长大卫・麦格拉维教授到访我校,在西校区大礼堂作题为《英国设计的演变之路:从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全球视野)》的专题讲座,为在场师生带来设计领域的专业解读与思想启迪。
麦格拉维教授以工业革命为起点,系统阐述英国设计从手工艺时代向现代设计的转型历程。他通过展示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水晶宫模型,让师生直观认识到设计与技术的共生关系,他还特别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设计的功能主义转向,并非单纯美学选择,而是社会资源分配的必然结果,并以伦敦地铁模块化设计为例,解读“形式追随功能”理念对当代设计教育的深远影响。
随后,大卫·麦格拉维教授围绕英国250余年设计发展脉络展开论述。从工业革命时期设计师对机械化生产导致自然美感缺失的反思,到格拉斯哥风格代表人物麦金托什融合工艺美术与现代几何美学的现代主义探索;从壳牌石油、1965年英国铁路红三角标志等案例中“视觉符号塑造商业文明、承载国家身份认同”的设计逻辑,到1970年代后特伦斯・康兰“设计融入日常生活”、薇薇安・韦斯特伍德“朋克时尚承载文化抗议”的后现代实践,再到21世纪托马斯・赫斯维克(伦敦奥运会圣火台设计)、乔纳森・艾夫(苹果前首席设计官)在“艺术+工程+科技”领域的全球突破。丰富的案例分享,展示了英国设计在国际潮流吸收与自主创新间寻找平衡。谈及“设计领先性”,麦格拉维教授强调,当代设计需聚焦可持续发展、人性化体验与设计师社会责任,批判过度商业化设计倾向,提出“设计不是制造漂亮的垃圾”的核心观点,并以英国 V&A 博物馆收藏的威廉・莫里斯壁纸为例,重申功能性与艺术性平衡的设计本质。
讲座中,大卫·麦格拉维教授回顾了我校与英国切斯特大学深厚的合作关系,介绍了两校长期开展的教师与专家定期学术交流机制。他指出,双方合作项目旨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其考研、就业及出国深造竞争力。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他分享留学经历对职业发展的塑造价值,鼓励学生把握机会,依托校际合作平台提升综合素养、把握国际机遇。
此外,大卫·麦格拉维教授还高度评价了中国从“全球制造”到“全球创造”的跨越。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凭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势实现突破;智能家居领域,中国品牌融合AI技术优化用户体验;美妆领域,传统中医理念与高科技护肤技术深度结合。他认为,中国设计不断崛起,正从潮流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他呼吁师生以设计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文化认同等全球挑战,强调中英设计领域“先锋创意+智能制造”的协作潜力,寄语广大学生把握全球化机遇,在设计实践中实现突破。
此次讲座兼具专业深度与国际视野,为学校设计学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麦格拉维教授最后以“真正的设计领先性,在于让世界看到你的文化心跳”的观点,为现场师生未来设计创作提供重要指引。讲座在全场师生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董佳颖/摄)